文创
视觉前沿
  投稿:uban@foxmail.com

浙江探索“艺术乡建” 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iuben 中国艺术报 首页 > 艺术 > 深度艺术   添加收藏

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叶村乡南岱村,一场以“艺心惠民 手绘松阳”为主题的插画作品展近日刚刚落幕。60幅展出作品,由中国美院动画与游戏学院的学生在当地采风创作,描绘出松阳古村落的风土人情。

  作为“艺术乡建”实践基地,南岱村通过“拯救老屋”行动、艺术家入驻乡村等方式,成为艺术家们的心灵原乡,而艺术也让这个古老的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南岱村,是浙江以艺术介入乡村、赋能乡村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浙江省文联汇聚全省文艺界力量,持续探索文艺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推进全省域“艺术乡建”先行示范取得积极成效,一个个乡村正在被艺术点亮。

  二十年前埋下的“种子”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为浙江量身定制“八八战略”,亲自擘画实施“千万工程”,开启了万千乡村的美丽蝶变。

  这颗二十年前埋下的“种子”,开出的不仅是“发展致富之花”,更是“精神文化之花”,改变的不仅是乡村的人居环境,更是乡风民风、文化文明。

  在此基础上,浙江创造性提出“艺术乡建”,是“千万工程”在全省文联系统的生动实践,也是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2013年起,浙江省文联先后开展了“浙江书法村”“国乐乡村”“浙江摄影之乡”等艺术特色村建设,在一些有条件的乡村先行先试,探索艺术赋能乡村的路径。

  宁波市宁海县大佳何镇葛家村,就是较早尝试“艺术试验”的乡村。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丛志强走进葛家村,带着村民就地取材,将传统手工艺融入乡村景观设计,逐渐点燃村民心中的“艺术火花”。

  猪食槽改装绿盆景,鹅卵石砌成“人大椅”,村民摇身一变,都成了艺术家。目前,葛家村共建立了十余支团队,加入乡建艺术家百余名,建起了巾帼画院、仙绒美术馆、粉小仙手工艺院等艺术空间业态,从“三无”小乡村化身网红艺术村。

  2021年以来,浙江省文联连续四年系统部署推进“艺术乡建”,谋划开展“七大行动”,从启动试点向扩面提档迈进。

  2022年5月,浙江省委宣传部、省乡村振兴局、省文联共同印发《关于开展“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之后,深化“艺术乡建”被写入浙江省委全会文件,纳入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浙江“艺术乡建”工作从“找跑道、上跑道”向“对准跑道、加速奔跑”转变。

  2024年,“艺术乡建”被纳入浙江省人文乡村建设六大工程之一,浙江省文联《深入推进艺术乡建打造共同富裕精神家园》还入选了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度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

  艺术家与村民的“双向奔赴”

  广袤的乡村是文艺工作者的灵感沃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大的舞台,而乡村也正缺少能长期扎根、助力乡村良性发展与治理的文艺人才。两者的“双向奔赴”,让“艺术乡建”成为浙江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路径。

  在浙江省文联指导下,各级文联充分发挥“两个优势”,创新推出文艺家协会结对、“文艺村长”、艺术家驻村、高校团队、乡村艺校等艺术乡建工作模式,实现艺术家与乡村之间供需的精准对接。

  近两年来,湖州市长兴县累计选派市、县20名文艺骨干,到18个有需求的村担任“文艺村长”。长兴县作协主席田家村担任小沉渎村“文艺村长”后,着眼于家风村风建设,将村里有意愿的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妇女读书会”,以文学和阅读影响妇女、影响家庭。他本人也因此被授予“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

  截至目前,浙江省推行“文艺村长”的行政村共有919个,文艺村长达935名;艺术家驻村的行政村623个,驻村艺术家1375名;文艺家协会结对村952个,常态化参与“艺术乡建”的艺术家10390人。

  在“艺术乡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艺术家的作用并不是一时的“送文化”,也不是简单的“种文化”,而是激发村民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广大村民成为“艺术家”。

  在衢州市柯城区余东村,全村800多个村民中,有300多位是农民画家。他们“白天扛锄头,晚上提笔头”,将浓郁的乡情乡味画在纸上,画在村头巷尾的白墙黛瓦上,画出了一个共富的新乡村。从2021年起,该村农民画及文创产品产值每年均超过2000万元,带动人均增收每年均超5000元。

  金华义乌市李祖村,通过唤醒原乡人、唤回离乡人、唤来新乡人,打造了一个农创客集聚、新老村民融合的众创乡村。近几年来,李祖村招引文创业态60余家,引育200余位青年创新创业,成为艺术创客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2024年初,浙江在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首批百名文化特派员中,省文联推荐入选19人,占总数的近五分之一。当下,这些文化特派员已相继奔赴基层派驻点开展工作,将更多优质文艺资源配置到基层,助推人文乡村建设,为“艺术乡建”增添了新动力。

  各美其美的乡村蝶变

  每个村庄都有各自的资源禀赋、精神气质,它们与艺术碰撞出的火花,也理应异彩纷呈。在“艺术乡建”中,如何摆脱“千村一面”,让乡村各美其美?

  为此,浙江深度挖掘乡村文脉,依托众多中国传统村落及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等独特资源,打造“一会一品、一地一品、一村一品”特色品牌,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乡村交融。

  比如,依托莫干山的美丽风光与文化底蕴,湖州市德清县仙潭村吸引众多编剧艺术家入驻,创作出电视剧《问天》、动画《奇妙环游记》等一批优秀剧本,成为远近闻名的编剧村;作为摄影大师郎静山的故乡,金华游埠古镇通过举办全国摄影大赛、全省摄影人才研修班等,成为摄影爱好者心目中的“诗与远方”。

  截至2024年5月,浙江已经培育了35个首批省级“艺术乡建”特色村、520个市级特色村,争取到2025年底建成百个和千个以上省级、市级特色示范村,形成“千村千面”“万村万象”多姿多彩的景象。

  梁家墩水彩艺术村、菱珑湾农民画村、墅丰丰子恺漫画村……自2022年以来,嘉兴遴选出11个首批市级艺术村落,在全市域推进“乡村悦心”艺术村落培育行动,如今,村村开出了各具风情的“艺术之花”。

  在衢州江山市大陈村,上到七八十岁的大爷,下到四五岁的孩子,人人都会唱村歌,在村歌的传唱中,村规民约入耳入心,文明乡风落地生根。围绕村歌文化,当地还打造了红色村歌主题实景剧《你好江山》和沉浸式村歌剧《大陈见面》,不仅让参演的村民站上了更大的舞台,也唱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致富之路。

  为了将实践性成果转化固化为制度性成果,2023年8月,浙江省文联在衢州开启“艺术乡建”省级标准创建试点工作,推动“艺术乡建”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迈进。目前,“艺术乡建”标准化创建已成功列入2024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在浙江,“艺术乡建”已然成为活化乡村历史文脉的“催化剂”,打通城乡要素资源的“连接桥”,促进乡村整体振兴的“助推器”,探索出了一条富有“文艺范”“浙江味”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阅读原文

TAG: 艺术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