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赛简介
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围绕智慧城市主题,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自2014年以来,大赛已经成功举办八届。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以创意设计为主。
02参赛对象
大赛参赛对象为正式注册的在读研究生以及已确定攻读研究生资格的本科生,鼓励港澳台地区及国际研究生参加或观摩比赛。同时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道赛题每人仅能拥有一支团队(1-4人),可同时选择多道赛题进行研究,不同赛题可以拥有不同的团队,支持跨院校、跨专业、跨单位自由组队。每支队伍最多申报2位指导教师,按照申报顺序排序。组队参赛时作品第一作者(队长)所在培养单位为该队伍的参赛单位。
03主题、赛题及作品提交
(一)主题“智慧城市与智慧社会”
(二)赛题
1.定向赛道:优先解决在智慧城市实际建设中面临的技术和创意痛点问题。本赛题内容包括:数字孪生与元宇宙、智慧能源与绿色生态、城市大脑与社会智理、智慧交通与出行、智慧建设与城市运维、智慧生活与创意设计、未来城市美学幻想、城市服务与协作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每个赛道不设置具体题目,参赛同学可自行拟定题目。
2.自由赛道:为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无限创意与想象空间,参赛团队可以针对智慧城市的任意主题提出技术创意、软硬件系统或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能装备、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家庭、智慧金融、智慧养老、智慧生态与环保、智慧防灾与应急、城市创新设计、数字化转型等领域。
3.企业揭榜赛道:由赛事支持企业在赛事截止报名前分批动态发布企业的技术需求,包括飞行汽车与无人机、智慧教育等领域,供同学揭榜参赛。参赛团队可直接与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和成果转化。
(三)作品提交
1.每份参赛作品应包括:项目简表、项目说明书、商业计划书(可选)、补充材料(可选),可以实物、图片、PPT、Flash、视频等,但对于借用软件开发等手段的作品必须要附以参赛作者原创的原型系统或者代码。
2.每支报名团队必须在2023年10月10日中午12:00前提交参赛作品,参赛作品不仅应在创意、想法、思路等方面体现新颖性,还应具有良好的可实现性,并鼓励团队在市场前景方面进行探索。参赛学生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提交参赛作品。为确保评审公平,除申报系统需要填写所在培养单位信息外,申报参赛作品的各个部分(包含各类附件)不能出现申报者所在培养单位信息。
3.参赛队伍应保证所提供的创意、方案和相关材料属于自有知识产权。参赛作品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权利。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提出并查证,大赛组织方将取消其参赛资格。组织方对参赛队伍因使用本队提供/完成的创意、方案和相关材料而产生的任何实际侵权或者被任何第三方指控侵权概不负责。
04大赛安排
创意设计赛分为初赛与全国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采用网上评审形式,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和实物展示的形式(挑战赛道不设初赛)。参赛队注册、报名、参赛队所在单位审核及初赛参赛作品提交等环节均需通过大赛官方网站进行,网址为https://cpipc.acge.org.cn/cw/hp/1。
1.网上参赛报名:2023年6月27日-10月8日中午12:00
2.资格审核:2023年6月27日-10月9日中午12:00
3.提交初赛作品:2023年6月27日-10月10日中午12:00
4.初赛作品评审:2023年10月10日至10月25日
5.公布大赛决赛入围名单:2023年10月底
6.举行决赛:2023年11月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05其他
1.大赛将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分赛道设置专项奖,并评选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获一等奖的作品中以专家投票方式决出冠、亚、季军,主办单位将授予冠军团队“创新实践之星”称号。奖项设置如有调整,以决赛期间大赛官网的公告为准,请主动关注。
2.作品提交要求、申诉仲裁、纪律处罚、知识产权与保密等其它相关事宜详见大赛官方网站。大赛具体时间安排如有调整,以官网公布为准。
06联系方式
1.大赛微信公众号:研究生智慧城市大赛
2.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联系人:聂老师 电话:010-82339221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北航研究生院
邮箱:smartcity2014@163.com
3.第九届大赛承办单位:
浙大城市学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
联系人:林老师 电话:0571-88284329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湖州街51号
邮箱:linfj@zucc.edu.cn
4.赛道与赛题咨询联系人:李老师
邮箱:liyuan@smartcityunion.cn
本文来源:阅读原文
TAG: 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