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局、教育局, 各高校: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我省人文乡村建设,以文化艺术创意赋能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建设,决定举办浙江省第二届“乡约浙里”创意大赛,现就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01、大赛主题
创意赋能片区组团,人文兴村浙里共富
02、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03、大赛内容
本次大赛围绕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落实人文乡村建设要求,设置乡村规划、乡村产业、乡村文化创意三个基础赛道及结合地方实际建设发展需求的定制赛道。
参赛作品紧扣农业、农村、农民主题,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概念与应用结合、创意和乡土结合的理念,突出浙江特色元素进行创作设计。
(1)乡村规划设计类赛道
参赛作品综合运用规划、建筑、景观、园林等多学科专业设计理论、方法和工具,突出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进行村庄设计,主要包括:
1.村片区设计:参赛作品体现乡村片区总体风貌设计,包括片区总体规划、功能布局以及品牌设计,片区公共节点打造、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核心区、乡村公园等景观设计,农房改造、村道提升、管线序化等村庄风貌协调提升计。
2.乡村规划建筑设计:参赛作品包括历史文化(传统)村落、艺术乡村、艺术街区、文化庭院等以村庄为核心的规划设计;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乡村农家乐、民宿、游客接待中心等文旅设施设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愁记忆空间、乡村文化共创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设计;乡村数智生活馆、“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2)乡村产业创新类赛道
参赛作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综合运用文化、艺术、产业等相关学科专业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用创意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土特产”品牌,从生产、生活、生态角度,拓展乡村运营渠道,助力“三产”融合,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式发展。具体包括:
1.“土特产”创意赋能:参赛作品包括土特产、“农遗良品”IP、浙农优产、标识LOGO设计;区域公用品牌等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特色农产品、农家小吃、非遗产品等包装设计;乡村品牌和周边文旅产品设计等。
2.乡村运营策划:参赛作品包括乡村(片区)运营机制创新,推动建立责权利明晰的创新联结机制的案例设计;乡村运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设计;乡村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设计;沉浸式、互动式营销和农事节庆场景设计;乡村文创市集、乡村旅游路线、乡村人文课堂等。
(3)乡村文化创意类赛道
参赛作品体现乡村文化产业业态魅力,以音乐艺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文化艺术形式,将乡村在地文化资源转化为创作素材,展现乡村美好生活场景。具体包括:
1.“浙里的乡村最美丽”视频大赛:围绕人文乡村建设,参赛作品以乡村美景、特产资源、非遗民俗、传统技艺、乡村生活、人文故事等为主题,通过微电影、动漫作品、VLOG等短视频形式,展示人文乡村之美,以及浙江乡村活力、魅力。
2.乡村人才赋能实践作品:参赛作品包括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文化特派员等人才队伍,通过专业技能和资源对接,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产业共富、组团发展等方面的实践项目。参赛作品需经过系统性的提炼总结,完整地表述在地实践的经验、做法及成效等内容。
(4)制定类赛道
聚焦乡村片区组团发展、人文乡村建设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需求,遴选发展意愿强烈、需求明确、落地基础扎实的县(市、区)或乡镇作为定制赛道赋能对象,立足地方实际,系统性组织实施地方定制赛。各地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向大赛组委会或秘书处提出申请,届时将组织专家团队赴实地调研,制定专项赛事计划,并优先安排实战训练、专题培训、资源对接等专题活动。具体工作另行组织开展。
04、工作安排
(一)组织发动(9月20日—9月25日)
成立大赛组委会和秘书处,各地根据大赛通知做好动员组织,有意向的县(市、区)递交承办赛事申请。
(二)作品征集(9月26日—10月25日)
参赛者登录“乡约浙里”创意大赛官网;完成实名注册,并报送参赛作品,具体参赛流程详见官网说明。
(三)作品评审(10月26日—11月10日)
大赛组委会将组织农业农村、规划、文化等领域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根据不同参赛组别和赛道选出入围作品。
(四)总决赛(11月中下旬)
举行浙江省第二届“乡约浙里”创意大赛总决赛。通过品路演、选手答辩、互动比拼等形式, 组织各方开展交流活动,通过“青年创意营”等平台促进供需匹配、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五)宣传推广(11月—12月)
选送作品由大赛主办方报送全国总决赛,进行专业展览展示或出版,同步在省级官方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选手入选浙江省现代“新农人”人才库、人文乡村建设人才库。
05、参赛要求
(一)参赛对象
高校组:指项目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为国内高校(含高职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含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参赛学生包括 2025 年应届毕业生,专业不限。
社会组:指项目负责人为从事涉及乡村文化、设计、运营相关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从业者(含高校教学、科研机构和高校教师),包括设计机构、团队(成员不超过5名)或个人。
· 参赛者根据赛道设置,自主选择作品内容主题对应赛道,参赛者的第一负责人应对所提交的作品拥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的个人(团队)或法人机构。
· 参赛者对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有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自行承担一切后果。
·参赛者需配合大赛组委会完成作品评选和宣传活动的相关安排。
(二)作品要求
1. 参赛作品的服务对象必须是浙江省区域内,作品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公序良俗和大众审美取向,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 作品应紧扣人文乡村建设要求,特别是有助于农业文化遗产、乡村非遗、传统村落、红色文化等农耕文化的挖掘、保护、利用,弘扬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乡土韵味、地域特色。
3. 作品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创作过程中采用生态环保材料,设计落地过程中体现低碳理念。
4. 作品知识产权清晰,承诺不存在知识产权及其他权利纠纷。
5. 作品可以是新创作的作品,也可以是已经应用落地的。作品创作完成时间应在2025年1月1日之后 ;已经参加过其他省级及以上比赛的获奖作品不再参与本届比赛。
(三)作品格式
参赛者需要提供以下信息:
乡村规划设计类和乡村产业设计类作品需提交设计文本。
作品可以是创意策划书、商业计划书、活动执行方案、规划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如有媒体宣传报道、网站链接及视频等辅助材料,可一并提交,其中视频需转化成MP4格式(大小不超过200M)。实物类作品,在初评阶段仅需提交照片。
乡村文化生活类参赛作品包括视频、动漫、策划方案等。
视频类型和表现形式不限。视频格式为 MP4,分辨率为1080P,短视频类为竖屏形式,微电影、宣传片、纪录片等为 16:9 横屏格式,大小不超过1G。
(四)作品评选
1. 赛事评选均按照各赛道统一的评选标准和程序组织。
2. 赛事评选均在大赛组委会遴选的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开展评选工作。每个赛道专家 不少于5人,其中相关设计领域专家不少于1/2。
3. 参赛作品在大赛官网提交,评选结果在大赛官网公布。
4. 大赛组委会和赛事组织者不向参赛选手收取参赛、参评和参展的任何费用。
5. 届时将遴选一批作品参加全国赛事。
06、有关要求
各市、县(市、区)要将此次大赛与缩小“三大差距”、人文乡村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参与,广泛宣传发动。有承办赛事需求(定制赛、总决赛)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请于10月10日前报送《浙江省“乡约浙里”创意大赛总决赛承办表》(附件 1)。每个县(市、区)至少报送参赛作品 5 份(每个赛道需报送 1 份以上作品。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请于 2025 年10 月 20日之前将拟报送的《参赛作品清单》(附件 2)报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汇总审核后于10月25日前报厅乡村建设与社会事业促进处。
联系人及电话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乡村建设与社会事业促进处
余峥,0571-86757515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吴琼洁,13588450898
浙江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王永川,0571-88008905
“乡约浙里”创意大赛秘书处: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
谢阔,15824146474 ;叶菁,18658862617
活动相关通知及各类信息发布见活动官方公众号(乡约浙里创意大赛)
乡约浙里创意大赛咨询QQ群:128344410
浙江省乡约浙里创意大赛组委会
2025年9月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