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
视觉前沿
  投稿:uban@foxmail.com

2024“蓝星奖”国际大学生自然与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

iuben 添加收藏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评展日期: 2024-12-13

投稿方式:inch@cug.edu.cn 【 不支持本站投稿 】


       大赛宗旨
  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加强自然与文化遗产传承,特举办此项赛事。国际大学生自然与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为公益性国际交流平台,致力于促进各国大学生以“自然与文化遗产”为核心议题、以文化创意设计为表达方式,促进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
  大赛聚焦自然与文化遗产领域,探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发展新路径,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大赛倡导弘扬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优秀自然与文化遗产创意设计人才,加强保护和利用自然与文化遗产。
  组织架构
  (一)学术指导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宣教中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二)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三)承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艺术与传媒学院、珠宝学院
  (四)协办单位
  武汉禾田星锐教育集团
  (五)学术支持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东华大学纺织博物馆、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江西财经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武汉商学院艺术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汉江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六)大赛评审委员会
  由大赛组委会邀请国内外专家组成初评评审委员会和终评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评审结束后在大赛官网公布。
  参赛主题
  参赛主题:共生
  表达和传递珍爱地球、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绿色生活、和谐共生的理念,呈现和传播世界各地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公益性作品。
  作品征集
  (一)征集范围
  面向全球大学生征集,包括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在校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海内外留学生,2024年应届毕业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可以参加本年度大赛。
  (二)作品类别
  以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作品。
  1.平面设计类。包括海报设计、字体设计、品牌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绘本设计、插画设计、表情包设计、各类IP设计等。
  2.环境设计类。包括地质公园设计、湿地景观设计、城市公共景观设计、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农业景观设计、矿山修复设计、园艺、建筑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展馆陈设设计、室内空间设计、文旅融合与规划设计、文化遗产保护设计、村落景观设计、艺术装置、景观雕塑等。
  3.产品设计类。包括工艺美术设计、文创产品设计、首饰设计、生活用品设计、玩具设计、穿戴产品设计、家居设计、户外产品设计、宠物用品设计等。
  4.媒体设计类。包括摄影作品、摄像作品、动画作品、短视频作品、动态海报设计等。
  (三)作品要求
  提交作品时注意选择作品类别,按照要求提交作品。
  1.平面设计类、环境设计类、产品设计类作品图片JPG格式,RGB模式,分辨率300dpi,每幅作品在10M以内,尺寸为A4幅面,横幅或竖幅均可,系列作品不得超过4幅。上传作品接受动态海报、动态插画、动态表情包,但同时需提供动态作品截图1-3幅,分辨率与尺寸要求同上,动态作品的格式为GIF,设置循环播放,节奏流畅不卡顿。手绘作品需要拍照扫描转成JPG格式,分辨率与尺寸要求同上。
  2.视频类作品拍摄工具及制作软件不限,时间60秒至180秒之间,画面宽度在600—1200像素之间,作品不要出现倒计时、学校和作者信息。视频类作品成片为flv或wmv格式,图像大小1181×591,作品文件100M以内。视频类作品另需同时提交作品截图6-9幅,JPG格式,RGB模式,尺寸5cm×10cm,每幅不超过1M,分辨率300dpi。
  3.可以使用AI工具进行创作,但需要在参赛信息表中予以标注和说明。
  (四)参赛费用
  大赛是公益性赛事,参赛作品一律免收参赛费,但由参赛所产生的物流、保险、清关等费用由参赛者自理。
  参赛规则
  (一)参赛作品须是2022年1月1日以后创作的、未参加过其他赛事和正式出版发表的作品。特别提示:2022届、2023届、2024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均可投稿。
  (二)每位参赛者可以参加多个类别投稿,每个类别下属子项类别均可投稿。
  (三)参赛者须保证对投稿作品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发生知识产权纠纷,责任自负;如有作品高仿、抄袭、剽窃等情况或发现作者一稿多投情况,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其作品的参评、参展资格,在网站公布并通知所在学校处理。参赛者要确认作品的原创性,主办方不承担因为作品侵犯他人(或单位)权利而产生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四)获奖名单在评审结束7个工作日内在大赛网站以及相关媒体公示。
  (五)参赛者须提交参赛申请表,包含参赛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或护照个人信息页1份、个人免冠2寸照片1张(用于参赛申请表)、作品信息和设计说明(150字以内)等内容,参赛申请表在大赛官网下载。
  (六)所有入选、获奖作品的参赛者将获得组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并在大赛官方网站公布获奖信息。
  (七)大赛组委会在大赛期间及之后的活动相关事宜中,免费享有参赛作品的展览权、复制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财产权,修改权等著作人身权,以及专有出版权,无需与参赛者另行签订新的授权协议,上述权利非大赛经组委会同意不可撤销。作品版权相关附属权利均为作者所有,参赛者未经大赛组委会许可不得将作品转让或授权给任何第三方,作品若遭受侵权,作者有义务配合大赛组委会进行维权追诉。
  (八)参赛者提供联系方式必须正确,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大赛组委会的通知未做回应者,视为自动放弃奖项。
  (九)作品不许使用中国国旗、国徽、地图和人民币等图形,作品禁止带有暴力、涉黄、涉毒、宗教、种族歧视等倾向。作品中出现的文字仅限中文或英文,也可以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提倡使用中文简体字,应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十)参赛者在提交作品前要阅读并遵守比赛规则,作品提交后视为参赛者同意并遵守比赛相关规定。
  (十一)参赛者在未通知组委会的情况下对获奖作品进行重大修改,并继续在该作品上使用该奖标志或利用其进行宣传时,组委会有权收回奖项标志的使用权和已颁发的奖品、证书和奖金。
  (十二)主办方对本届大赛保留最终解释权。
  奖项设置
  (一)金奖(4件)每件奖金5000元人民币(税前)
  (二)银奖(8件)每件奖金3000元人民币(税前)
  (三)铜奖(12件)每件奖金1000元人民币(税前)
  (四)优秀奖100件
  (五)入选奖200件
  (六)指导奖。等级奖指导教师颁发指导奖证书。
  (七)组织奖。提交参赛作品20件以上的院校颁发组织奖证书。
  注:大赛坚持“学术至上、宁缺毋滥”的原则,以上所列奖项数量均为相应奖项最高计划数,实际获奖数量由大赛终评委员会根据参赛作品实际情况确定。
  参赛流程
  (一)登录大赛网站阅读征稿参赛须知。
  (二)根据大赛主题完成作品创作。
  (三)提交参赛作品。根据大赛官网指定的邮箱投寄作品和参赛信息表,作品不需要打印和邮寄。每件参赛作品需建一个文件夹,包含作品和参赛信息表。文件夹需注意命名方式,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参赛作品文件夹命名方式为:省份(地区)名称+学校名称+作品类别+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国际参赛作品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国家(地区)名称+学校名称+作品类别+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四)作品提交
  作品提交起始日期为2024年11月12日至12月12日,提交邮箱inch@cug.edu.cn。
  作品评审
  (一)评审环节。大赛作品评审采用分级评审赛制,即校评→初评→终评。校评由参赛者所在高校自行组织专家评审或推荐参赛,初评由大赛组委会邀请专家组成初评委员会评审出入围作品,终评由大赛组委会邀请专家组成终评委员会按照大赛奖项设置规则评审出各等级奖项。
  (二)评审标准。按照作品主题性25%、审美性35%、技术性20%、传播性10%、可持续性10%,每件作品计算平均得分评出相应奖项。
  (三)评委构成。校评由参赛者所在高校自行组织专家评审,初评和终评评委由大赛组委会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担任评委。
  (四)评审发布。在作品征集结束后,大赛组委会将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及终评,并在大赛官网公布最终获奖名单,并公示获奖作品。公示结束后,获奖名单和获奖作品将在大赛支持媒体公开宣传。
  作品出版
  获奖和入选作品将结集出版。
  联系方式
  (一)大赛官网:https://sac.cug.edu.cn/info/1002/8401.htm
  (二)微信公众号:蓝星奖-2024国际大学生自然与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
  (三)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本文来源:阅读原文

TAG: 蓝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