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
视觉前沿
  投稿:uban@foxmail.com

唐林涛教授主持设计成果荣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iuben 网络整合 首页 > 资讯 > 人物书荐   添加收藏

  2024年12月23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发布了2024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告。“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研制(2024KJJB 0167)”获得了年度科技进步奖最高级别奖项特等奖。该项目由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EPC总承包,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唐林涛教授主持外观整体及内部空间人性化设计。

 “珠海云”是全球首艘可智能遥控、自主航行的科考船,也是全球首艘实现空、海、潜无人系统协同作业的母船,成功塑造了我国海洋科考的新形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唐林涛主持了“珠海云”的外观整体及内部空间设计。“珠海云”自2022年5月18日下水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等媒体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2024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将年度科学技术奖最高奖项“科技进步特等奖”授予了“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研制”项目团队。该项目的核心创新点是“人工海洋新物种”的外观设计理念及其技术实施。

   项目论证之初,唐林涛教授提出以柔软的“人工海洋新物种”这一设计理念来塑造中国海洋科考的全新形象。“珠海云”号的创新设计旨在将“未来感”赋形于这一新物种的外观形态之上及内部空间之中。它不是一部冰冷的机器,不是“工业美学”的科考工具,而是“生态美学”观念下人类探究海洋奥秘的全新智能之物。它体现了人类与海洋的全新生态伦理关系,即海洋不仅是可利用、获取的资源,更是与我们人类共生的整体。作为该项目的主持设计师,唐林涛教授深入到各项技术攻关内部,在论证、设计、建造、安装的全过程中引导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了“人工海洋新物种”的原初理念,也使得“未来感”的创新设计得以赋形,包括“基于优良流体性能及未来感船体造型相融合的一体化科考船型创新设计方案”、“大面积复杂曲面玻璃幕墙一体化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点。

  唐林涛教授主导的“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研制”项目,以“设计师式”的思维整合统筹人、物、空间的合理关系,将外观比例与整体样貌、科学家与船员的行为体验、感知舒适性等“人性化”因素,有机地嵌入到船舶空间的功能组织、设备管道布放效率等“物的逻辑”之内。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到细节结构创新,设计成为了技术创新的推动力,不仅深入到船舶产业内部去重组了资源、激活了产业链各部门,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设计打破了专业壁垒,桥接了学科鸿沟,实现了科学技术的创造性应用。

“珠海云”是全球首艘可智能遥控、自主航行的科考船,也是全球首艘实现空、海、潜无人系统协同作业的母船,是我国拓展海洋科学研究、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大国重器”。唐林涛教授主持的“珠海云”研制项目是美术学院在艺科融合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设立,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有影响力的科技奖项。“特等奖”旨在表彰在我国船舶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创新成果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对我国造船工程事业产生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国家重大创新项目。

“珠海云”设计理念

  一种具有未来感的、科幻世界中的“柔软有机体”,其整体形象介于“人造物”与“海洋生物”之间,是一种神秘的、具有智能的全新“物种”。智能不仅仅意味着高技术,同时也应该蕴含人文价值与生态伦理。这一形象体现了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全新生态伦理关系: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下,海洋是可以利用、获取的资源,科考船是实现这一理性目的的工具,设计遵循的是现代主义以来的“工业美学”;在生态主义观念下,人类不仅仅与海洋共生,更是一个有机整体,科考船就应该是人类探究海洋的“柔软有机体”。表达“未来的、柔软的人工海洋生物”这一意像的具体设计语言是“有机曲线”与“科技光辉”。它不是一部冰冷的机器,不是“工业美学”的科考工具,而是“生态美学”观念下,人类探究海洋奥秘的全新“物种”。它体现了人类与海洋的全新生态伦理关系,即海洋不仅是可利用、获取的资源,更是与我们人类共生的整体。


来源:阅读原文

TAG: 唐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