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作为中国近现代所孕育的先进文化形式,备受大众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围绕红色文化的传播出台大量文件、政策和扶持措施,为全国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也点燃了创作者的激情。然而,部分红色文化创意产品面临着产品没有体现出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内涵挖掘不足、与一般旅游纪念品差异不大等问题。陶瓷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将悠久的陶瓷文化和红色文化结合起来,用“火与泥”的艺术来诠释红色精神,值得进一步探究。
红色文化陶瓷创意产品设计原则
打造差异化品牌。红色文化陶瓷创意产品的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传播红色文化和弘扬中国陶瓷文化的功能,有其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属性,这是其他文化创意产品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红色文化陶瓷创意产品设计应根据自身独有的红色元素和视觉形象,打造属于自己的市场知名品牌。
分层设计原则。红色文化陶瓷创意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多层次、系统化的设计理念。由于消费者性别、年龄、个性、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单一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要。所以,在进行红色文化陶瓷创意产品的设计时,必须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设计方案,开发出不同价格和类型的产品,以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
系列设计原则。系列设计原则是强调推出系列性产品,一则可以持续不断地凸显红色文化的元素标识,给消费者以更加深刻的印象;二来可以树立红色文创的特色品牌。源于同一红色主题开发的具有同一种元素的系列文化创意产品集中展示,将给消费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更高的品牌识别性,其研发的系列化程度也是对设计师功力的考验。通过系列化的设计形式,使创意产品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整体。
红色文化陶瓷创意产品设计方法
红色文化元素的提取。在红色文化陶瓷创意产品设计中,对红色文化典型元素的提取是相当重要的,这也是讲好红色故事的前提,决定着创意产品的成败。通过提取红色文化资源中具有辨识度的特色文字、宣传画、革命事迹、革命遗迹等,塑造艺术形象,以设计语言印刻、绘制、塑造在陶瓷创意产品上,从而产生更高的文化附加值和艺术美学价值。学界认为,元素提取方式主要分为整体运用、局部截取和结构重组三种方式。所谓整体运用,就是将红色资源的造型、装饰、色彩作为整体进行统一使用,这样对元素的利用是完整统一的;局部截取要求设计师对提取的红色文化元素的背景信息和文化价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有很强的判断取舍能力;红色文化元素的解构重组要求有更高的设计手法,不仅要充分解读红色资源的内涵,还要将其中多处特色元素提取出来,结合产品的外观及功能予以重新组合。
地域文化的融合表现。地域文化植根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之中,在特定的区域内受自然地理环境、传统、民族等影响孕育而成。红色文化陶瓷创意产品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变化,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紧密结合,并在文化传达和造型、装饰的设计上强调当地的文化特征,这是实现创意产品差异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红色文化陶瓷创意产品中加入地方文化元素,既能提升地区红色文化的识别度,也能提升消费者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对地域以外的消费者也能强调其新鲜感,进而推动红色文化输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情景故事设计法。这是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用头脑风暴来开展设计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展开想象,充分发散思维,联想相关的红色文化元素,尽可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如何把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故事归纳提炼出来,形成符号化的设计元素进行设计和运用,提高消费者对红色文化陶瓷创意产品心理接受程度,是情景故事设计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将文创思想完美呈现的表现形式。
在产品的基本功能之外,要给产品注入更多的红色文化意蕴,通过生动、有趣、感人的红色故事和陶瓷材料结合的表现形式来激发消费者的共鸣,使其具有更强的冲击力。
互动体验法。互动体验法运用到红色文化陶瓷创意产品设计中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运用中应该侧重真实性的体验。无论是对红色元素的使用,还是对红色历史事件空间背景的利用,都要尽可能地接近现实,不但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沉浸感,还能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的感召力。
红色文化陶瓷创意产品设计的互动式文化体验对于现代青年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从“产品的展示”到“与产品的对话”,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欣赏途径和更加深入的体验,是今后设计发展的一个良好路径。
红色文化陶瓷创意产品设计表达
文化内核。设计的内核是行为模式的塑造。设计师在设计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时并不需要刻意嫁接一些红色文化要素,而恰恰应该去发掘红色资源背后存在的尚待发掘的文化隐喻与文化价值,让消费者能够从中理解正确的文化内涵,体会与其他文化创意产品的不同,这是一种对红色文化的体验与生活模式的探讨。
创意表达。创意表达是联通实用产品与文化内涵的关键,是文创产品的核心。创意的方法总是有迹可循的,可以从产品本身的属性出发,如质感、颜色等。红色文化的创意设计表达不仅可以通过对基本元素形态的二次创作来实现,也可以借由互动感受、新兴科技等赋能加持。
(阎飞系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杨行系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研究(1949—2019)》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ZD24;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WT06)
来源:阅读原文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