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以“武汉光谷城中山体公园(荷叶山、二妃山、黄龙山)绿道连通及景观提升概念规划”为主题,结合三山片区的绿道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城市宜居环境,致力于提高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本届文科杯共有超过260个设计小组报名,报名高校有110余所,共收到200余份构思新颖的作品。评审专家从项目分析、主题立意、整体布局、技术设计、作品呈现几个主要方面入手,对17幅入围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点评,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以及优胜奖20名,以下为获奖作品:
获奖名单
特等奖
作品名称:愈见•芯之链——大健康背景下基于科技手段的三山绿道连接及景观提升
作者姓名:杨爱诗、王若璇、张倩
指导老师:李羽佳、许大为
所在学校:东北林业大学
设计思路:
基于科技创新和“人城产”大健康发展新路径及三山的机遇挑战,我们明确科教、亲子、生态、郊野、运动、健康、活力、科技八大定位,以科学手段建立生态绿道评价体系,以多种调节因子为基点助力健康发展,以生活绿芯、生态绿芯、产业绿芯、智慧绿芯的芯模式突出理念观点。愈见大健康引领下的活力新光谷;遇见多重绿芯协同发展的芯光谷;预见多种绿道生活方式的心光谷。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光谷将踏出迈向“世界光谷”的新征程。
一等奖
作品名称:绿联三山,光舞共生
作者姓名:薛瑞鑫、张文宇、刘心宇
指导老师:李超,赵烨
所在学校:青岛理工大学
设计思路:
本方案从城市视角宏观分析片区产业分布,结合生态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光谷产业流线为依托,以“三生空间”为理论依据,从生产 ,生活,生态重新定义公园,将其转化为连接城市的绿道,实现场地的再生与共生,满足市民休闲运动,科普教育的综合性绿道。提出“生态科普,智慧康养,城市记忆”三大策略回应光谷绿道的景观问题,采用光之梦始,光舞造梦,光生梦现文化故事线,打造光谷梦幻之旅,带您了解,探寻,参与,感知,展望光谷。
作品名称:三山一脉•光启万生——基于光谷产业融合的山体公园绿道联通及景观提升设计
作者姓名:刘怡萱、刘越峰、杨雪薇
指导老师:吕兵洋、郭丽、闫晓俊
所在学校: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以产业融合为导向,城市发展为目标,构建“三山一带”的产业绿地联通格局,提出“连通+系统”三大策略:通过“城市联芯”和“生境万物”优化提升绿道基础设施、设计修复生态环境。主要打造“智启未来”人城高新产业智慧融合的“三山+产业”的模式,分别以“黄龙山+生命生态”、“荷叶山+能源新教”、“二妃山+光电信息”的三大绿道公园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生态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打造具有未来感、前沿性的城市智慧公园系统。
二等奖
作品名称:三生相联 碳享未来一一基于低碳理念下的高新区山体公园“网络+单元”绿道系统构建
作者姓名:何力、钱晨、阮桢烨
指导老师:张蕊 王欣
所在学校:浙江农林大学
设计思路: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下,武汉作为低碳试点城市,率先成为碳排放交易中心的枢纽。该设计旨在解决场地内部交通不便、绿道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通过交通网、生态网、设施网、信息网和能源网五网融合的设计策略,实现网络+单元的绿道系统构建,挖掘减碳机制与能源利用,加强了绿道低碳交通能力建设,以带动场地所位于的东湖光谷高新科技区的发展与山体绿道公园的绿道系统完善,实现真正的绿色带动低碳、绿道引领发展。
作品名称:绿漾智城——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下的武汉绿道网络构建计划
作者姓名:周霞、夏冰欣、霍倩倩
指导老师:李林、郭松
所在学校:广西艺术学院
设计思路:
基于场地条件和绿道建设,以“生态肌理修复、城市空间修补”的城市双修理念为规划主题,绿道缝空间、碧漾活生态、智慧织光谷、产业兴江城作为四大设计策略,以“积分”的形式建立智慧游园活动倡导大家低碳出行。横向上缝合水、岸、路、城,纵向上缝合生态、游憩、产业、文化、风貌,横纵交融。设立梅花相关的主题驿站、导视系统以及绿道标识,跨越功能区物理边界,链接城市商业区与休憩空间,提升绿地空间能级。
作品名称:城市合伙人——以人城境业为导向的城市绿地综合体设计
作者姓名:袁欣然、蔡伊宁、许文烨
指导老师:赵玲侬
所在学校:四川农业大学
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从“人城境业”的视角出发,我们将经济学中的“城市合伙人”理念引入景观设计,把政府、企业、市民视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益共同体,并结合周边产业优势提出产业合伙、科技合伙、文化合伙、健康合伙四大策略,为居民提供优美景观视野与开放消费环境。同时鼓励企业创新消费平台,带动市民创业,为公园城市发展拉动消费活力。企业与生态相互赋能,解决城市负债率高的问题,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效合一。
作品名称:飞鸟相与还——基于鸟类栖息地的营建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城中山体公园景观修复规划
作者姓名:杨金月、袁逸云、汪圣鹏
指导老师:郑思俊
所在学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设计思路:
在满足城市上位规划相关法规及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一带三区多核心”的理念。一带即结合区域原有的绿道慢行系统,通过梳理,打通,融合,将原有慢行绿道融入光谷绿环。三区即将黄龙,荷叶,二妃三座山赋予生态修复,科教,运动三个不同的功能定位,在围绕三区,构建多个核心节点,满足不同需求。将生态化贯通的构建,城市与公园相结合,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性和生态保护,打造渗透型、亲民型蓝绿网络,实现山城淄渑,水城共生、城景交融,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三等奖
作品名称:《自然之美相融促生:基于绿道连通理念的山体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高韬略、李恩光、熊莹
指导老师:付鑫
所在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设计思路:
项目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城市光谷主中心发展轴线西侧。场地内部由荷叶山、二妃山和黄龙山3个片区组成,总占地面积 593 公顷。随着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市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城市脱离自然。项目以城市更新为理念,从生态、康养、科教角度出发,以绿色通道将绿地串联,找寻自然语言与人类文化共鸣。编织交融自然野趣,促进和加强邻近社区的活动,未来不仅作为公共服务和环境教育的多功能空间,也可以打造城市的综合文化形象高地。
作品名称:“绿绘光谷,链享未来”
作者姓名:丛日玲、王平、杨博涵
指导老师:庞颖、侯韫婧
所在学校:东北林业大学
设计思路:
场地位于“三山片区”的围合区域,这属于武汉•光谷新旧交接的重要连接点,基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规划定位以及对现状的分析,我们给予该项目“绿绘光谷,链享未来”的设计主题,立足于“重塑、穿梭、光织、点亮”四大策略,构建起绿色、文化与未来的交织网,引领光谷朝着更加生态、宜居、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作品名称:钟灵毓秀•应运而生
作者姓名:张广源、杨范艺、石坤钊
指导老师:崔勇、郭松、彭颖
所在学校:广西艺术学院
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主题为“钟灵毓秀,应运而生”,以响应“全民健身运动”号召为前提,在“TOD+EOD+POD”的“3D模式”背景下,遵循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充分分析场地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尊重场地现状。以楚绣纹样作为设计灵感来源,串联起被交通线分割破碎的场地,对场地进行全方位绿化景观提升。更好地提高江城人民的生活品质,提升东湖区的景观风貌,使场地的生命得以链接、激活和延续。
作品名称:穿游奇旅——探究人、城、境、业发展新模式
作者姓名:廖文玥、李嘉欣、白耀辰
指导老师:李凯
所在学校:四川农业大学
设计思路:
本设计立足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氛围和生态资源基底,着力于绿道的连通与三座山体不同定位的景观品质提升。通过“绿野游梭——生态蜕变计划”“时空漂流——梦境漫游计划”、“层域穿越——异境新赋计划”,从生态、人群、产业三个主要方面助力场地实现城与境、人与境、人与业的串联贯通,带动高端服务的活化,从而促进片区互联发展,使人在其中穿行时体会一种人、城、境、业互融协同的奇妙之旅。
作品名称:芯心相息
作者姓名:孔维莹、董思纯、刘伊卓
指导老师:胡远东
所在学校:东北林业大学
设计思路:
本项目以“芯心相息”为主题,旨在打造一个融合自然、人文和科技的现代化生态绿地空间。通过对现状资源环境进行分析,结合上位规划,提出了完善交通网络、优化城市基底、重构管理体系四大策略,解决武汉黄龙山、二妃山、荷叶山绿地空间围合区域面临的问题,促进绿道系统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吸引力,满足市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实现高新区绿道联通工程的建设目标。
作品名称:江城青山引——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山体公园规划设计
作者姓名:田诗琦、刘金溢、沈睿璇
指导老师:汪昕梦
所在学校:四川农业大学
设计思路:
项目希望将场地打造成辐射影响城市的“山地引擎”,形成一条具有特色又蕴含趣味的“光谷绿环”,串联多主题旅游场地,激活城市全域建设魅力光谷。依托城市触媒理论,提出“山地引擎——城市触媒”的概念,以引擎—触媒为手段,从生态、生活、智慧三个方面出发,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文化上进行节点、绿道、面域的激活。触媒效应从山体公园内部辐射至外部,激发与带动城市建设,为城市持续赋能,描绘 “青山引绿道,绿道延江城”的光谷蓝图。
作品名称:山水云梦,绿色链景——基于碳汇理念的山体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贺晨曦、檀宏力 、付绍桐
指导老师:王犇、甄志磊、武丽
所在学校:山西农业大学
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以生态、活力、智慧为核心理念,聚焦场地现状问题,以绿色生态和碳中和理念为着入点、为城市构建注入“智造”概念和创新力量。运用八大低碳设计策略,从多维度、多视角与全周期出发,旨在实现低碳理念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体验生态的绿色通道,并满足人们休闲、游憩和娱乐的需求。在此过程中,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用低碳绿色技术与智能赋能,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为片区打造全新的绿色生活风尚。
作品名称:城中山野X计划——EOD视角下的武汉印象
作者姓名:王滢颖、彭英颇、张庆泰
指导老师:莫媛媛、郭松、崔勇
所在学校:广西艺术学院
设计思路:
项目位于武汉市中心光谷绿环之上,武汉的光谷规划也要求项目场地尽快转型以适应国际都市发展。基于这些现状问题使得我们的提升策略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更具针对性。该项目基于场地现状和上位规划中寻找解决契机,以解决场地内部文化、人群、科技、生态问题。X=∞本源来自星星含有强烈未知、无限、希望的含义,以“X”为手段,将织补X、借鉴X、吸引X、营造X在文化、人群、科技、生态一一对应,通过3大策略实施,实现一计三山展现武汉印象的愿景。
作品名称:DNA生长“绿链”——基于生长理念的城中山体公园绿道连通与景观提升方案
作者姓名:徐枫、甄方苇、李烨
指导老师:董禹
所在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设计思路:
为助力武汉公园城市建设,打造“魅力光谷”,开展本次方案设计。通过对场地现状问题总结,我们以DNA链的生长理念为基础,提出连接、激活、循环三大策略。
绿道联通方面,做到了“园内”、“园与园”、“园与城”之间的连接;景观提升方面,针对三山“自然”、“健康”、“亲子”的主题,进行景观特色化升级,并融入“智慧公园”理念;生态循环方面,按海绵城市设计要求提出“生命连通”、“绿色链接”、“生态连植”三大策略。
作品名称:光谷之环——武汉东湖高新区城中山体公园绿道体系规划设计
作者姓名:肖必秀、苏琴、王正午
指导老师:夏柏树、李相逸、袁媛
所在学校:桂林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深圳大学
设计思路:
设计提出“生态更新”“绿道布局整合”“场地风貌重塑”策略,以“一廊三片”生态格局和点对点生态修复策略构建绿境怡人生态环;以“一环三廊三片”、“三心九驿”绿道驿站布局搭建内联外通绿道环;以设施智能化与服务高新化措施打造特色智能科技环;以生态为底,绿道布局,科技提升为设计导向,结合设施科技创新,道路绿道模式及横向植物、挡墙视线重塑手段,构建生态优美,绿道贯通,服务完善,特色多元的“光谷之环”绿道体系。
来源:阅读原文
TAG: 文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