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
视觉前沿
  投稿:uban@foxmail.com

李永铨

1.06K+ 添加收藏

   香港设计师李永铨 : 设计的冰山定律

李永铨

1980年入行师承著名设计师靳埭强。14年前,他设立自己的“李永铨设计展”,1996年转型成为品牌设计师。他的设计极富商业意味,对同行的艺术风格,从来不以为然:“我们不是艺术家,我们做事一定要很商业。为客人想出来的caes一定要符合客人的需要,而不是胡乱放箭,看哪支中箭靶。”

香港新一代设计大师,以作品大胆见称,创作数量惊人,日本畅销杂志更称李为香港未来十年设计界新时代之代表。李永铨近年得奖已超过450多项,曾一次夺得纽约美术总监年奖共4个奖项,第一、二届全球华人大赛分别共获37及48奖项,为得奖之冠!还有,法国沙龙海报大奖、墨西哥海报金奖及香港艺术家年奖等。其成就更为年轻设计界之典范。

1993年已在日本大阪开始设计业务,于1997年移师东京,为少数能在香港、日本两地双线发展之香港设计师,也是唯一受日本聘请为海报师、设计市徽之中国籍设计师。李永铨设计有限公司现为香港著名企业形象顾问公司,近年客户包括两铁--地铁及九铁,美心集团,港龙航空,香港新机场,澳门娱乐有限公司(STDM)等等。

李所创作的海报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性感、黑色幽默、双重意思和一般性海报。这些海报又包括公益性宣传海报、主题邀请海报和商业性海报。海报的内容十分广泛,文娱、体育、文化、教育、卫生、医药、科学、技术、印刷、摄影、设计、服装、地产、建筑、家居、政治、经济等。从这些海报,我们可以看到李先生的创作历程:他勇于创新,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永远进取的精神,驾驭生命,走在生活的最前端--无止境地开拓。


他的设计理念即“设计的冰山定律”; --大家都看到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冰山下面的东西其实才更值得关注的挖掘!设计概念应该从冰山里面寻找。你想到的别人也有想到,你要考虑的是冰山里面的深度。李一般会把冰山上的东西打掉,从水下走,像中国宁波服装节的设计。一般人说到服装节,就是旗袍,小凤仙装,中国龙凤服装。差不多每个人都会想的到!着没有问题,但对你是设计师就有问题。为什么?你是一个搞设计的,你做了三年五年十年和和一般人有什么区别?叫什么专业!所以我就把这个东西打掉,从原始概念开始,后来有了!理念从基本的东西开始,跳出来会不一样。

如李先生所说--“做创意最重要就是定位清晰,如果定位清楚目标明确,很多创意就会自然创造出来。这就好像你想找一个喜欢的姑娘,就跑到酒吧去张望,这太麻烦了。要确定你要找什么样的女孩子,到酒吧就指,哦,这个,那个。多简单!

他的设计内容不只停留在外观上,更主要的是为商户提供品牌设计服务,也就是把一个原本不是品牌的打造成品牌,原本是品牌的再进行翻新,所以,准确地说他应该是一位品牌设计大师。为商户提供品牌设计服务,在香港也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服务行业。所以,虽说香港是个弹丸之地却云集着很多优秀的品牌设计师,李永铨是其中一员。他自己为之骄傲的就是两年前,为香港一个叫做满记糖水店进行品牌翻新,因为,经他重新设计,打造的一个原本只是受到老街坊垂青的糖水铺子。两年内摇身变成了12家连锁店,生意额增长了600%。其设计风格以独特风韵的、高度概括凝炼的、新奇而不流于俗的形态吸引着人们的兴趣,渗透心灵,发人深省,艺术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创意设计的最大优点是能更好的站在被人接受的角度,产生对人主观防范意识上的突破力,获得最佳注意度。很多国内公司做品牌战略性咨询,得出一个品牌结论,让公司形成文字下发一个文件万事大吉了,品牌问题就解决了。其实有了品牌体系规划的结论,还要将品
牌规划的结论与策略通过视觉形象规范的表现出来,否则根本无法执行与推广。又考虑到以前菜单式的CI手册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于是企业就要进一步建立系统的视觉规范,使企业面对各种合作伙伴,都能呈现一致的品牌形象,并能应用简单有效的视觉规范区分母品牌与子品牌的视觉关系。

在创意构思的前提下,确定毕业设计的研究课题--品牌视觉形象规划。其设计方法是首先将公司母品牌的格式固定,然后规划子品牌的格式,这样母品牌与子品牌的关系就用视觉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新的品牌视觉形象手册还利用其独特的品牌资产:标志中的特征元素及“motion(动态)”所代表的动感的涵义,分别规划了母品牌,子品牌,乃至产品服务品牌的表现格式:蓝色基调,独有条状的动感架构,构成了公司独有的创造性的识别系统,并把先进潮流时代变化的应用项目如powerpoint背景,互联网页面等也重新规划。整个视觉手册完全跳出了国内CI手册设计中先确定一个LOGO,然后菜单式的应用到行政用品,广告项目等框框,而代之于反映品牌策略的整合规划的设计。包括品牌与公司名称的视觉关系,公司品牌与合作品牌同时出现的视觉关系,并将针对商业机构的企业形象广告画面的图象元素(主要采用蓝天与行政人员的动感设计)和针对消费者大众的产品促销广告画面的图象元素相区分,而具体的服务产品推广则采用蓝调加动感图片,或蓝调加抽象动感背景设计。

李永铨认为一个鲜明的形象对品牌的建立很重要,就好像麦当劳,无论开到哪里,当地的人会知道那就是正牌的麦当劳,因为装修的格局和食物的味道、款式都是一致的,因此李永铨很强调店铺的一致性。

所以,他选择顾客时就更小心,甚至即使是香港一些出名的品牌找上门,如果他衡量过后觉得不可行,仍会拒绝这笔生意。最近,他就拒绝和许留山合作,“它只是想进入内地市场,但又不愿意做任何改变,它传统的风格在内地是行不通的。”李永铨说得轻描淡写,一点没有错过大生意的可惜之情。


对话香港设计大师李永铨

李永铨为少数港、日两地发展的香港设计师,于1993年开拓日本大阪市场并于1997年移师东京,他是唯一一位被日本市政府邀请参与设计"海都市"市徽之中国籍设计师。

李永铨设计有限公司现为香港著名品牌顾问公司,客户遍布中、港、澳,近年客户包括恒信国际钻石机构、两铁——香港地铁公司及九广铁路公司、美心集团、周生生集团、港龙航空及澳门娱乐有限公司(STDM)等等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海报的?能谈下您探索海报语言中的一些体会么?

李:因为工作关系很早就已经接触海报创作,但真正突破性发展是九三年在日本东京GGG画廊的香港八人设计展之后,这也是个人的一个小小秘密:在展览开幕的晚上庆祝会,一位资深的日本设计师代表东京设计协会发言,可能是喝醉了的缘故,话语中带有卓视不敬的成分,当然在我个人而言,当时以我的水平真的在各大师眼里还没达到最高水平,所以从那次展览之后,我便真正全情投入各种设计创作之路,包括海报。

海报,始终是对人的一种讯息传达,但在今天咨询过度泛滥的社会中,如果海报缺乏(IMPACT)强烈的可观性,就很容易被湮没在城市强烈的视觉世界中,尽管创意的内容是如何棒也被人忽略,所以,视觉冲击力是我每次创作时必须考虑的重点,其次,概念就是创作的灵魂,不管画面如何摄人,但内在概念空空如也的话,其价值也只会停留在印刷品之流。


性格会影响自己的设计风格吗?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李:当然一位诚实的设计师,你大可以从他的作品认识到他的性格取向,我也是比较倾向于黑色幽默的那种风格,这可以理解为性格使然,但除此之外,在每次创作周期过后(半年左右),我便会对曾经发表过的作品生疏,我很怕原地踏步,也怕重复会令作品变得无聊,因此每过一段时间我便会重新出发,公司的设计师小伙子也很明白我的这种心态而互相配合,设计就会变得有趣多了,加班少不了,但大家依然士气饱满。


海报是独立的艺术品么?

李:海报在现代世界已经被转变为艺术品,但当然是指有艺术深度的作品,一般商业用途的海报较为以宣传性为中心,所以很难达到此水平。文化海报则比较有个人风格或深度,所以一般艺术馆收藏的海报多以文化海报为主。


请您谈下海报创作和其他设计创作的关系。

李:我是一位品牌设计创作人,在作品性质上与海报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IMPACT)视觉感在我的品牌创作中是首选的战略,海报可以说是我工作上的一种实验品,每一次的海报创作都能带给我品牌工作上的引导,毕竟工作上的一切计算都不能草率或当作实验,故海报对我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前菜,而且也是公司内所有设计师的甜品,因为其他人也能从其中得益,差不多可以说每一个新加入的设计成员必以海报工作为起点,也算是一种教育。


迄今为止,您共创作了多少副海报作品?每年能出品多少幅呢?

李:差不多一百二三十张,在香港除了靳叔外,我应该是创作海报较多的设计师,每年也至少有五至十张海报发表。


您创作海报一般是受委托,还是自行创作呢?

李:一半一半,但近年已很少参加外面邀请海报的创作,因为在工作的压力下已经减少了海报的创作,如果只是草草了事或只为了发表而发表,我情愿在有绝对的空间下再来创作我喜爱的主题海报。


当今,世界都很关注中国,在艺术文化领域更是如此,作为华人设计师,我们该着重审视并挖掘中华文化里的元素符号么?我们该怎样做?

李:我绝对赞成表扬及挖掘中华文化,但需要有深度、有概念地重现或介绍,而并非只把一些古物经由电脑草草合成的一幅所谓新形象、新概念,因为这样只会欺骗观众,我们要真正地认识、消化及重生它,而非只是在表面略加修饰,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中哪一部分是最优美的、有划时代及有代表性的,我感觉这工程是易学难精,很容易就坠入媚俗的境地,故不要只为表扬而表扬,一切都是创作者的心境历程。


许多设计师反对设计风格化,但您的作品总透露出强烈的个人色彩,往往从作品上就能看出作者是谁,您如何看待设计的风格?

李:虽然我也是反对设计风格化,但我说的是不诚实的风格,风格往往与作者本身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这种性格或风格并非一朝半日或一年半载就可形成的,要的是时间、经历和个人的修养日积月累而成。所以,有时候看到一些年轻的创作人一开始就定下一种风格反复表现,则只会限制了他潜在的无限创作力,因为他可能有更棒的方向,但因为一开始便定型定格,白白埋没了其潜在的可能性,况且,风格也绝非成名的捷径,可能看见大师的固定风格便以为这是成功之门,这真是美丽的误会,我虽然反对风格化,但也常常会坠入这种所谓个人色彩的陷阱,但当然我每一感觉已经重复某种形式时,我自然会自我调整,因为只要在创作上感受不到快感时,我便知道是时候改变了,可能觉得简单,但在真实世界内一点也不容易,除了本身自觉外也要勇气,惰性会如影随形,只要你看到我重复某一种方向时,如果不是惰性,就是可能“他”还未玩完,还有发挥空间。


在视觉设计语言和视觉表现形式飞速发展的当代,海报设计在整个设计体系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李:海报因为其独特的面积及可保存性,我估计它的重要性不会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被人忽略,反之,其历史性及独特性更会使其身份更上层楼,否则为什么国内设计师仍然乐此不疲的忙于发表其海报大作?在国外也是只有通过海报媒介才有机会认识到中国的设计师作品,绝非CI、标志或网页设计等,海报仍是中国设计师在外曝光率最多的形式,这种现象还会延续下去,但有一点,我觉得中国设计师真正要面对及反省一下,为什么只有海报(近来书籍设计也多了)才能让外界认识到我们的设计世界?设计还有很多不同的类别:包装、CI、VI、室内设计......是否我们在商业世界做不出更好的作品,所以只可在个人海报世界内才能自由发挥才华?但设计始终是一种商业行为,为什么每年国外的商业设计项目仍然有不断的创新作品发表?相对国内的比例却显得太少,是客户素质问题还是我们未够坚持?


在海报设计以及其他商业设计上,国内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在哪里?你对国内的创作者有何建议?

李:首先,我们要承认无论是海报还是其他商业设计,原创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当然它并非一定会产生最好的设计,但起码是一种踏实而坚固的起点,也是一种态度,久而久之,当创作的独有基因形成,优秀的设计才会出现,如果整天只是抄袭或改头换面地工作下去,距离成熟的距离只会愈来愈远。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就是态度问题,他们会以抄袭引以为耻,等同小偷盗贼,很多设计工作室在创作萌芽阶段不准翻看设计书籍就是害怕其不知不觉地影响其创作方向,这只会减少“原创性”的可能,这种情况在国内刚好相反,大家只会追求快捷的方法,这种有趣的情况慢慢就形成了一种“态度”或“藉口”,我建议大家轻松地面对创作(有时我也很难做到),不要一看他就感觉有压力,我一般工作时只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才会做出令人满意的作品。我也曾因在创作过程中面对太多不愉快的对待,而中止客户关系,因为我深信这种环境绝难产生令人满意的作品,所以只可作出某种牺牲。
我们真的要有勇气去说“不”!


来源:阅读原文

上一位 陈伟璇

下一位 吕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