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8月7日,清华大学“艺塑东坡·美润丁蜀”社会美育实践活动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举办。此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美育工作站(宜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委与丁蜀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不仅是顶尖艺术院校以美育赋能城乡发展的生动实践,更通过“塑人、塑神、塑魂”的系统探索,为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
塑人:于平凡中发现艺术力量
“塑人”作为此次实践的初心,旨在通过艺术赋能确立个体价值,让公众掌握“艺术地生活”的思想工具。8月3日,陶二厂会展中心的“与美同行”写生雕塑创作观摩活动颇具深意。清华美院师生以本地环卫工人、保安等“平凡榜样”为模特,用宜兴紫砂泥创作真人比例肖像雕塑,创作过程向公众开放,引发广泛关注。
在艺术家与劳动者的相互凝视中,保安的坚毅、环卫工人的风霜被定格为艺术形象,彰显“平凡中的不凡”。师生边创作边讲解的互动形式,打破了艺术的神秘感,让市民真切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此前一天,清华大学博士后刘潇主讲的“艺术赋能生活的N种可能”公共美育讲座,更从理论层面打破“艺术即消遣”的认知,阐释艺术作为认知工具、联结媒介的社会功能,推动美育成为全民可参与的公共事业。
本文来源: 阅读原文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