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
视觉前沿
  投稿:uban@foxmail.com

童慧明:设计的终局

iuben 网络整合 首页 > 资讯 > 人物书荐   添加收藏

一个45年的设计学人,基于设计教育者、实践者、研究者的三重角色感悟,以“实践优于理论”为认知立足点,提出自己看见的未来“设计终局”——设计驱动型品牌(BDD)。并以中外最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说明:1980年至今40多年的中国制造成长,为设计产业由市场竞争工具向品牌化的设计驱动全面升级奠定基础,设计作为一种影响力的时代已经到来,世界最美好的产品将正来自中国。


与很多中国年轻一代的设计驱动型品牌创始人交流时,不少人都谈及这样一个思考过程:要创立一个面向未来的并且让人激动的事业,在其初始阶段不仅需要了解行业现阶段发展的问题是什么?资源和条件是什么?以及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是看到行业最远的结局是什么?


我本人1983年来到广州美术学院读研究生,1986年留校任教,80年代末期开始与一些企业家合作,做过服务于企业的设计公司。简单回溯自己一路走来,经历了研究者、教育者和实践者三重角色。基于45年的设计学人和5次创业实践经历的一些感悟,我所看到的设计的终局是:设计驱动型品牌。

国内设计教育界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设计要让世界更美好,就必须远离商业。但我们必须要透过“美好”的表象看到本质——设计是一门应用学科。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已经确定了一个重要的认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观点——设计必须与商业共生。


上世纪80-90年代,设计理论曾是引领中国设计实践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我个人观察到的是,今天的设计学术界已落后于设计实践太远!我推荐给广美工业设计学院研一学生的必读书目中有一本《爆裂》,第六章的题目就是“实践优于理论”,是我100%赞同的观点,同时也秉持这样的观点做自己的研究,主张从老师到学生都应以 ”干中学“的理念在实践中学习“真正的设计”。“实践优于理论” 意味着,人们要意识到,在快节奏变成新常态的未来,等待和计划的成本要比先实践后随机应变更高。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于2018年发起创立的 “BDDWATCH——设计驱动型品牌观察” ,就是这样一个实践知识化,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方向。


来源:阅读原文

TAG: